很多大型的機器,器械都是需要零部件、緊固件來起到至關重要的固定作用的。其中尤其以汽車與零部件的關系密切,可以用唇亡齒寒來形容了。華南地區一向是日系汽車在華的大本營,也是眾多日系零部件產業的 集聚地。但近年來,負面新聞接連不斷,也讓日本汽車業的處境雪上加霜。2014年,汽車行業中兩大事件對日系零部件企業造成沉重打擊。一是高 田安全氣囊缺陷事件持續發酵,眾多汽車企業被拖入“召回”的泥淖;二是12家日資零部件和軸承企業因價格壟斷被中國政府罰約12.4億元。
高田安全氣囊缺陷事件在2014年進入了市場的集中爆發時期。通用、寶馬、克萊斯勒、豐田、日產、本田2008年以來全球十余家車 企累計召回車輛已經接近2000萬輛。作為全球三大安全氣囊生產商之一,高田安全氣囊缺陷事件的爆發,不僅重創了其主要客戶——日系整車品牌,在全球汽車業中,也不次于一場“地震”。
由于在安全氣囊領域,大多數車企都只選擇獨家供應商。此次高田安全氣囊缺陷事件,也讓眾多日系車企吞下了“內部保護”帶來的苦果。 而對供應商的更換也被很多企業提上日程。從去年開始,一汽-大眾、吉利等整車已開始在其車型上切換掉高田的安全氣囊。該事件對于安全氣囊領域的競爭格局的 影響還在持續中。
而日立、電裝、愛三、三菱電機、三葉、矢崎、古河、住友8家日本汽車零部件和日本精工等4家軸承企業的價格壟斷丑聞,對于整個日系汽車業的打擊也是空前的。
目前在我國,汽車用戶普遍有著進口車和本土化率較低的車是高品質車的觀念,這意味著本土自主整車企業的產品質量還沒有獲得國內用戶的認可??傮w說,我國本土自主整車及零部件并不受眾多汽車行業的歡迎,與外資企業相比有較大的差距,其表現主要為產品一致性差、可靠性差。
未來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增速將大幅放緩,客戶會更加關注零部件的質量;低質低價的市場需求將快速萎縮,拼價格的時代將過去,企業只有確保產品質量才能生存,零部件產品的質量將成為決定未來競爭成敗的根本。